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

来自科研一线的代表委员们畅谈如何助力江苏科技创新



2025-01-21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来自科研一线的代表委员们畅谈如何助力江苏科技创新:

  探索未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我们的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全身心投入创新创造,助力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加快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让来自科研一线的代表委员们心头一暖。他们纷纷表示,要继续探索未知,推动科技进步。

  15年来,省政协委员、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匡华所在的实验室一直围绕手性纳米结构的精确构筑和生物界面调控开展创新研究,率先发现了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手性依赖性,为新型疫苗研发、肿瘤免疫治疗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他们还进一步研究胶质细胞的免疫调控,开启手性纳米药物研发新赛道。

  取得这些成果,离不开政策护航——2023年底,我省出台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引。2024年,江苏启动建设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最近,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调动和保护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机!”匡华表示,一定会用好各项政策,以实绩实效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我这一辈子,都在和微创‘较劲’。”2000年,省人大代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苏州大学微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兰青率先在国内开展锁孔显微手术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从过去需要取下手掌大小的颅骨才能开展的手术,到如今通过一个仅2厘米的锁孔便可完成,可以说实现了“微创中的微创”。目前,他正在考虑将锁孔手术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与企业合作研发神经外科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精度要求极高、难度很大,但我对实现目标非常有信心。”

  “我只是个基层的高校教师。”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研究员许文祥在采访中多次自谦,他坦言基础科学研究充满不确定性,“基础研究科研人员必须要有更多韧劲和毅力,要坐得住‘冷板凳’。”许文祥主要研究土木水利工程里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学问题,“力学是基础与工程之间的桥梁。事实上,目前很多工程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背后还是和力学有关。”他呼吁整合江苏高校优势资源,布局建设力学基础科研中心,以更好服务航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1991年至今,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研究员胡维平从未间断太湖治理研究。从自主研发浅水型湖泊水动力模型,到完善提升湖泊水环境水生态数值试验模拟系统,他30多年的坚守只为万顷碧波。

  “为了揭示浅水湖泊湖流与风速风向的关系,我们对长江中下游不同湖泊湖流进行研究。”胡维平带着团队在野外长期定点观测,自主开发相关测量与测流装备。历经数千个昼夜,他们对湖流形成机制有了全面认识,掌握了富营养化湖泊藻类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先后建立了太湖水质模型与蓝藻水华预警模型,为太湖治理精准化、数字化、科学化提供有力支撑。”胡维平说。

  团队提出的构建太湖陆域沿岸拦截圈、水域湖滨消纳圈减负扩容方案,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重点工作,这让胡维平倍感振奋,“未来,我们将全力投入‘两个圈’方案的细化深化论证,为持续提升太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效能提供技术和策略支撑。”(蒋明睿 柏丽娟 张宣 徐睿翔)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在江苏成长成才,有底气!政府工作报告传递青年友好鲜明导向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