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

苏州吴江:高铁激发人文经济新活力



2024-12-28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12月27日电 题:苏州吴江:高铁激发人文经济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

  12月26日7点多,81岁的张东和与76岁的老伴梅小春从黎里镇吴家浜村赶往10多公里外的苏州南站。一年多来,两位老人看着现代化的高铁站房建起,一直盼着能进去看一看、能坐着高铁出去走一走。

  当天,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这条全长164公里的高铁,以350公里时速直接连通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进一步织密了长三角高铁网,也让作为“丝绸之府”、吴文化发祥地之一的苏州市吴江区告别了没有高铁的历史。

  走进苏州南站,张东和同老伴仿佛参加了一场乡里乡亲的大聚会:咨询台前,白发苍苍的邻居挤在一起,购买前往上海和湖州方向的车票;候车室扶梯上,参观完下来的乡亲们兴高采烈地与上行的熟人挥手打招呼;检票口落地窗旁,有老奶奶拉着小孙子,指给他看还在建设的站房商业区……

  “吴江跟上海、湖州很亲近,高铁通了大家欢欣鼓舞。”62岁的陆伟明曾在苏州南站旁杨文头村的村办企业工作,年轻时骑着自行车在沪苏湖之间一趟趟跑,从上海请来“星期天工程师”,到湖州找工匠和原材料。三地交融发展,让杨文头村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为有名的产值“亿元村”。

  从“自行车和汽车上的长三角”到“轨道上的长三角”,“亿元村”的故事在延续:以苏州南站为中心,3公里处的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正集合区域资源共同攻关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产业瓶颈;17公里外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3.5万名研发人员陆续入驻,为区域注入科创新动能。

  沪苏湖高铁苏州段只有52公里,都在吴江。苏州段之于沪苏湖,正如沪苏湖之于长三角,路短站少却十分重要。2025年1月5日铁路调图后,沪苏湖高铁日开行列车将达114.5对,占上海铁路日到发列车量的10%以上。

  “通勤时间短了、数量大了,资源的流动性就增加了。”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孙俊芳说,沪苏湖高铁将串起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圈,促进吴江人文与经济交融的创新发展。

  把区位图上代表沪苏湖高铁的虚线改成实线,盛泽新材料产业园运营负责人王宁在招商洽谈中显得更有底气:“园区离盛泽站只有3公里,开车5分钟就到,让许多客商眼前一亮。”

  沪苏湖高铁是“把湖与海用丝绸连接起来”,这段兼具产业基础、生态基底、文化底蕴的“丝绸”正是吴江。吴江区发改委副主任吴志祥说,高铁这头的一根丝、一匹布,结合那头的新理念、新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催化下,可以生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更多领域的新材料;在国际化时尚产业平台加持下,可以拓展为高端丝绸服饰品牌引领时代潮流。

  “品十大碗一解莼鲈之思”“听几场不再一票难求的音乐会”“像走亲戚一样到乡下度个假”……沪苏湖高铁开通前两天,吴江又在上海举行了一场文旅推介会,一个个主题让上海市民肖明莉觉得像量身定制的一样。高铁一通,她忙不迭地搜索元旦期间苏州湾大剧院演出信息,准备带家人到太湖边跨年。

  既借高铁之势吸引客流,更将“高铁+”当课题研究,从中把握新发展之道。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龚洁说,吴江正与高校合作探索高铁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更具水乡魅力的“高铁旅游小城”。

  高铁是人员往来的枢纽,教育是人文与经济转化的枢纽。从苏州南发往上海虹桥的首趟列车,全程运行不过十几分钟。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周菊芳,忙着回复学校师生和朋友对于高铁的关切。“去南京培训、往上海学习、跟同行交流,有了高铁才能说走就走,很多尝试才能说干就干。”

  以功勋科学家命名的这所小学,承载着乡里许多期待:如何传承丝绸文化、弘扬“开甲精神”、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吸引更多优质师资?周菊芳说:“随着高铁开通,可以便捷地引进来、走出去,这些问号将不断拉直。”

  “七里山塘景物新……”首发列车在水乡湖荡间飞驰,琵琶声响、演员亮腔,车厢里江南风韵盎然,乘客们被苏州评弹深深吸引。许多人感慨,高铁上听评弹以前难以想象。但随着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文化的载体必然不断增多。文化有魅力,发展就有活力。(完)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江苏新质生产力观察丨中船镇柴创新领航打造船舶强“心脏”
热点内容